日治臺灣地形圖原圖展示與解讀正式製版與假製版正式製版的地形圖,均附有該幅地形圖,所使用的圖式符號(圖例),其它沒有圖式符號者,有的是「假製版」,也就是非正式製版。當年發行的地形圖,有些是在二次大戰期間,因軍事機密列管的地形圖,也沒有標示圖式符號說說明。 帝國圖圖號編碼規則陸地測量部在明治 33 年(1900年)後,以二十萬分之一地形圖做為帝國圖,主要用來彰顯大日本帝國版圖,範圍涵括日本本土及其殖民地,如臺灣、朝鮮等。 日治時期發行的五萬分一地形圖與二十萬分一帝國圖,都屬於全國性的基本圖,每一幅地形圖都有圖號,可標示該幅地圖在這兩種基本圖間的關係。 若由涵蓋面積換算,一幅二十萬分一帝國圖,相當於十六幅五萬分一地形圖,其編號順序由右上到左下排列,例如埔里的圖號為「五萬分一地形圖嘉義一號 (共十六面)」,即表示埔里這幅圖在全國基本圖系統裡,屬於「嘉義」帝國圖中的第一號。 中央山脈兩側地形圖上的空白五萬分一臺灣地形圖,是日治六套實測地形圖中最後一套,著重在高山及台灣東部,由於測繪區地勢險峻,並運用新測量技術,展測工作頗為困難。為快速供圖,多為假製版,只有少數正式製版,如濁水、埔里,部份圖幅未經完整測量,其中包含新高山在內三幅,更只有完成少部份測量。 1937 年,日中爆發戰爭,測量事業一度被迫終止,留下北自能高山,南至南大武山附近,沿中央山脈兩側地形圖上的空白,直到 1944-1945 年,陸地測量部因應戰事需求,重啟中斷的測繪工作,將 1930 年代,未竟之 23 幅地圖,於終戰前完成,應急補測及圖幅編纂。 參考資料:二戰謎圖:日治後期 (1924-1945) 臺灣五萬分一地形圖再考,郭俊麟、黃清琦、廖泫銘 日治時期五萬分一臺灣地形圖-埔里測圖機關、年代:參謀本部,大正十四年測圖(地上寫真測量併用),昭和九年部份修正(正式製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