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紀事(四) 湖的一生

上次介紹三篇中央山脈主脊陷落區內湖泊(他羅瑪琳池、萬山神池、藍湖)外,此篇就先來個湖泊的出生跟演進的介紹。因自然生態的變化,一般湖泊的生命周期相對的比河川、海洋要短暫的許多。

『湖的一生』來了解—-湖泊是有生命的……….

湖泊紀事(四) 湖的一生

湖泊生成的類型

  • 地質時代的地殼變動,形成封閉的地形,然後蓄水成湖。
  • 前冰河時期冰河退卻所遺留的冰蝕湖,如雪山翠池。
  • 造化神奇安排,由外物撞擊地表形成窟窿,積水成湖,如嘉明隕石湖。
  • 地表崩塌阻斷了流路,形成堰塞湖,如九二一地震後形成的草嶺潭。
湖泊紀事(四) 湖泊的演替過程
屬於冰河時期冰河退卻演化而成的冰蝕湖。 攝影/蕭官成
湖泊紀事(四) 湖泊的演替過程
由隕石撞擊形成的隕石湖─嘉明湖,圖中緩平的廣草坡中,低陷的凹谷即是嘉明湖的位置(紅色帳蓬處)。攝影/多陽
湖泊紀事(四) 湖泊的演替過程
近看嘉明湖 攝影/蘇庭輝

湖泊的演替過程:初期

水淹沒了窪地中的植物,陸生植物一一死去,形成一泓清澈 見底的湖潭。

湖泊紀事(四) 湖泊的演替過程
屬於湖沼演替初期的翠峰湖,水生植物尚未進入湖區水域。攝影/蕭官成

湖泊的演替過程:中期

經過漫長的歲月,從水窪邊坡沖蝕下來的土壤,漸漸在湖畔及水域沉積,濕生植物開始在湖邊生長,並逐漸向水域靠近,夏季水量較多,淹沒了部份植被,造成水伐作用,演替出現遲滯的現象。時間是湖沼最大的殺手,若沒有外力的介入與新的地質變動及崩塌,造成回春作用或是潰堤湖水消失,湖沼終將隨著日積月累的沉積物慢慢地減縮水域及深度。水生植物的繁衍也因為湖中有堆積的腐植土,得以蔓延開展。

湖泊紀事(四) 湖泊的演替過程
夏季雨量較多,池水淹沒了部份植被,浸水的植被在經過一段沉水期後,會腐爛死去,即所謂的「水伐作用,產生演替遲滯的現象。攝影/阮榮助
湖泊紀事(四) 湖泊的演替過程
大鬼湖西池的沼澤植被,已有可觀的群落,是西池邁向湖沼演替中期到末期的先期植被。 攝影/唐先恆
湖泊紀事(四) 湖泊的演替過程
福山植物園中的水生植物池,係屬於人工的堰塞湖類型。攝影/多陽

湖泊的演替過程:

水生植物的蔓生,加速了沉積作用,豐厚的腐植土壤,加上適當的種源傳播,沒水植物、浮葉植物、挺水植物大量繁殖,侵入了整個湖區。此時,挺水的木本植物出現,湖畔的濕生環境逐漸向陸生環境靠近,灌木侵入,湖水蓄積量遽減,隨著歲月的推演,堆積與苔蘚藻類終將佔據整個湖面,以致再也看不到清澈的湖水了,湖沼的演替正式邁向完成期。

註記:由於台灣缺乏典型的水生高山植物,所以位處高海拔的湖沼演替景觀,遠不如中海拔湖沼的熱鬧與豐富。

湖泊紀事(四) 湖泊的演替過程
七彩湖途中的窪地之一,湖沼演替已接近完成期,濕生的環境逐漸轉變成陸生環境。攝影/蘇庭輝
湖泊紀事(四) 湖泊的演替過程
此平谷即岳界習稱的〝大操場〞。攝影/鄭智元

延伸閱讀:湖泊紀事-綠色長城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