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一段】小關山

【南一段】小關山

位於南一段中央主脊的西折尖突點上
全山四稜對伸,基盤穩重
峰勢峭聳,獨峙一方

小關山,標高3249公尺,位於中央山脈南一段主脊的中心點上,北距孤挺的關山直線距離不足10公里,峰勢雖不若關山的孤高與氣勢之磅礡,卻有其昂藏峻秀的造型,冠以「小關山」山名,可謂名至實歸。布農族獵人,則稱小關山為「Sajof」(沙久府),原意不明。
  從地形圖上看小關山,中央山脈南一段主脊在此向西突伸再折轉,小關山的峰頂即座落在這個銳角尖上,形勢佳妙。全山基盤穩重,呈四方形;西北轉西有留佐屯山(1902公尺,三等7185公尺,)與玉穗山(基點峰1578公尺,三等7194號三角點)支稜;西南則有戶比屋山(1962公尺)與2534公尺峰支稜;其中留佐屯山支脈更發展出美壟山(1385公尺,二等1665號三角點)支稜,直伸到南橫公路的寶來。

六龜特別警備線與小關山林道

  日據時期,日人為鎮壓居住於寶來溪沿岸階地的拖比亞、透仔火、上寶來散戶、小田原、沼津,以及薩老、上寶來等社的布農族原住民,曾闢建六龜特別警備線美壟山支線,沿線並設置沼津警所、小田原警所、上寶來警所以及美壟山砲臺。光復後,林務局為開發林木,利用舊越嶺路拓寬成為小關山林道,直達小關山的西緣;昔日林道暢通時,從小關山頂西下,一天時間即能到達寶來,成為南一段縱走行程中,最佳的緊急撤退路線。

單面山地形的最佳觀測點

  站在小關山的峰頂上,除了可近觀南一段諸峰各具個性的山容外,最令人好奇的是在主脊兩側,竟發展出兩種迥異不同的地形景觀。西側靠高雄一面是亭亭的斷崖,東側則是綠茵平舖的緩斜草坡。這是因為構成南一段主脊的地層向東傾斜的緣故,即所謂的「單面山」地形。
  在久遠的造山運動地質時代,南一段的地層受到劇烈的推撞擠壓,向西翹高隆起,被抬昇的地層又發生斷裂崩落或走滑,造成向東傾斜的地層面。在地形學上,峭豎的一面稱為「反插坡」,形成斷崖景觀,緩斜的一面稱為「傾斜坡」,由於地層淺薄,土壤不足,只能生長箭竹,成為草原斜坡。反插坡下因為長期累積崩落風化的地層,擁有足夠的土壤層,利於喬木生長,成為蓊鬱的森林景觀;傾斜坡面則只有在溪源谷地,累積有風化的土壤層,森林便呈鋸齒狀沿溪澗向上發展。

從小關山北峰看峰頭渾圓的小關山  攝影/林軍佐
從小關山北峰看峰頭渾圓的小關山 攝影/林軍佐

小關山北峰與雲水山、馬西巴秀山

  「南一段縱走行程」是岳界著名的缺水路線,特別是雲水山水池乾涸,無法長期蓄積雨水後,通常必須在關山南鞍備足兩日份用水,才能免於缺水之苦。位於小關山北峰(3239公尺)北主稜3165公尺峰與3081公尺峰鞍部東側的黑水塘,是本區唯一可靠的水源,略呈淡褐色的水質,在烈日口乾舌燥之際,仍然有著荒漠甘泉的美味。
  小關山北峰位於小關山的東北主稜上,峰巒拔高200多公尺,是登頂小關山之前最大的挑戰,其間小山頭密接於途,起伏頻繁,除了體力的挑戰之後,更需要有堅定的毅力,才能勝任愉快。
  位於小關山南主稜上的雲水山,昔日岩石堆疊架豎的山頂旁側有積水漥地,稱為「雲水池」,早期曾是南一段主脊上最佳的宿營地。但到了民國70年代以後,池底的不透水層因乾旱破裂,以及登山隊伍臨渴掘破了池底,至此,雲水池就難見昔日積水成池的美麗景色。
  雲水山,顧名思義,在日據時期即因雲水池清澈蕩漾,午后常見雲霧嫋繞而得名。布農族原住民則稱此山為「Sobatowan」(瘦巴土彎),原意不明。時至今日,雲霧依舊存在,雲水池則乾涸見底,紮營其畔,驚覺天地變幻之無常,人類以有限的生命,追求天地無窮的大美,還需要勉力學習,尊重自然,信服自然,才能維繫永續的自然之美。
  構成南一段主脊最顯著「單面山」地形,深刻地影響到雲水山。南北走向的稜脊,西側是峭豎的斷崖;東則稜緩斜平伸,不遠處有隆起一峰,名為麻乾於巒山(2873公尺,三等7216號三角點)。雲水山之南還有一座長嶺橫亙的馬西巴秀山,山名係由布農語「Mashbathushio」直譯而來,山頂有顆森林三角點,由於山脊起伏和緩,縱走其間,稍不留意,即可能錯過埋在短竹茅草叢中的基點。

易守難攻的伊加之蕃

  在馬西巴秀山長嶺的南緣,有一向東南再轉正東岔出的分稜,地圖上標註有伊加之蕃山(2818公尺,三等7219號三角點)。「伊加之蕃」是日據時期布農族抗日勇士拉馬達仙仙的秘密基地,此山即因臨近這個拉馬達仙仙的故居,因而得名。
  伊加之蕃深藏在中央山脈南一段馬西巴秀山西北東伸支稜的尾端,四周高嶺夾抱,無論從那一個方向進入,至少均需3天以上的時間。抗日英雄拉馬達仙仙一族,自大正4年(1914年)霧鹿事件後遷居這個天險,即與日方周旋抗爭,直到昭和7年(1932年)9月19日,拉馬達長子沙伍沙霧、四子蘇巴雷與坑頭社塔羅姆一族,發動著名的「大關山事件」後,日警突擊隊趁著拉馬達仙仙遠行到馬加里宛社作客,乘隙逮捕拉馬達本人,並於次日直搗伊加之蕃。翌年(1933年)1月7日宣佈伊加之蕃為禁止居住之地。

小關山(左)與關山(右)  攝影/郭英豪 地點/卑南主山途中
小關山(左)與關山(右) 攝影/郭英豪 地點/卑南主山途中

延伸閱讀臺灣百岳全集、 高山百岳地形圖、 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