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河圖精選:革命地圖與日治古地圖做為一個專業製圖公司,上河文化自認走在本土地圖製作與推展地圖文化的最前線。本圖集完全巔覆臺灣地圖文化中,單純以「唯用」觀點來檢視、判斷、評論「地圖」的功能。 以古鑑今,開創製圖新典範閱圖臺灣,從古地圖、傳統地圖到革命地圖,藉著閱讀不同時代的地圖資訊,得以瞭解家鄉土地過去、現在與未來。以古鑑今,懷思前代製圖家的天職風範,思法效尤,繼往開來,發展新的「製圖典範」,重新創造、發揮「地圖」無限可能。 一幅好地圖,讓人期待,更令人魂牽夢縈,寶劍配英雄,好地圖只緣識圖老馬,《上河圖年度精選》兼具實用與收藏價值,值得您細細品味與珍藏。 ∎ 革命地圖:台灣全覽圖、鄉鎮圖、街道圖2006年4月「千里步道」啟動,上河文化為共同發起單位之一,曾贊助台灣 319 鄉鎮全圖 100 幅。
∎ 日治古地圖:三十萬分一臺灣全圖本地圖之出版距今超過八十年,以古地圖而言並不算太久,如果由年代推斷,它應該是第一張官方(臺灣總督府) 以三角測量法測製的臺灣全圖,資料具權威性,準確度優於先前出版之任何臺灣全圖,自有其特殊之歷史意義。它有三大特點: 圖幅超大,涵蓋完整原圖為二張全開大小,不僅古地圖中罕見,即使現今也難出其右,且為彩色印刷,對當時技術是一大考驗。明治三十七年發行之「臺灣堡圖」(1904年,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與大正十年~昭和三年間發行之「1/25000 地形圖」(1921年~1928年,陸地測量部) 尚有許多空白,而「臺灣全圖」則完整呈現。
圖資完整詳盡,製作精良單位圖幅面積的地名密度,是日治「1/25000 臺灣地形圖」的十倍以上,舉凡庄界(相當於鄉鎮界)、交通、山脈、水系、等高線、古道、駐在所、海底電纜、還有許多已消失的製糖鐵道與中文站名(「1/25000 地形圖」無中文站名),均清楚標示,鉅細靡遺地刻劃出日治時期臺灣全貌。 兼具研究與收藏價值由於歷經戰亂,再加上圖幅超大,保存困難,完好存世者寥寥無幾,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雖有收藏,但已相當破舊脆弱,僅在特殊場合展出,平時一般人難窺其貌。無論您是文史鄉土調查、山林探勘、古道踏查、鐵道迷、地圖痴、或是三角點玩家,都不應該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