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的西洋名稱Mt. Morrison從何而來,從文獻地圖裡已經找到答案。1845年一張CHINA FORMOSA ISLAND的海圖裡,明確地在台灣島中央標繪獨立的山形暈滃,註記Mt. Morrison。這是玉山的西洋名字首次出現。
Morrison一看就知道是洋人的姓,可以翻作:莫里森、馬禮遜、馬理遜、摩利生、磨利生……等音譯漢字,但Morrison到底是誰,則因為地圖編製者沒有交待,遂出現了多個版本的描述。
英國商船「亞歷山大」號
民國60年代,登山運動興起,在謝文誠撰文的台灣百岳全集裡記載:1857年,一艘航行台灣的英國商船「亞歷山大」號,在接近安平港海面時,有一個船員在望遠鏡中赫然發現覆著皚皚白雪的玉山,驚異之餘,遂以船長的名字「Morrison」作玉山的名字,這項記錄曾載於西元1863年英國海軍提督科林遜的講演筆記內。
玉山國家公園成立後,管理處在民國81年6月的「玉山回首」書冊裡則記載:咸豐8年,西元1857年,駐台南英領事Robert Swinhole,以美商船Alexander號船長W. Morrison航海日記,記載初航安平港時,發現玉山而取船長名命之為Mt. Morrison;這算是官方版的說法。
民國91年文史工作者陳政三在譯述陶德﹙John Dodd﹚原著JOUMAL OF A BLOCKADED RESIRENT IN NORTH FORMOSA﹙中文書名:北台封鎖記﹚中特別譯註說明:莫里森船長﹙Capt. Morrison﹚,英人,一般史冊稱一八六三年莫里森乘一艘亞歷山大號﹙Alexander﹚商船航經台灣,意外「發現」玉山﹙昔華人稱八通關山﹚,遂以自己的姓將玉山命名爲莫里森山﹙Mt. Morrison﹚。
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應該是當時﹙1859~1864年間﹚怡和洋行駐打狗、台南代理人Alexander Morrison有次搭船﹙Celestial號﹚經該地,遂命名之。值得一提的是同時期,怡和另有位William Morrison船長,經常往來打狗—基隆間,所以玉山命名者不出這兩位,而以前者可能性較大。
基督教會關於Mt. Morrison的記錄
在民國96年﹙2007﹚1月建置的基督教《賴永祥長老史料庫》教會史話第一輯裡有一篇干治士湖﹙今日月潭﹚有段描述:萬榮華牧師償記述云:甘為霖發現了干治士湖,也給了「馬理遜山」﹙Mt. Morrison,指玉山﹚之名。其實「馬理遜山」之名是1844年為英國政府從事台灣海峽測量的Collinson提督給的,他是首位來中國宣教師馬理遜﹙Robert Morrison,1782—1834﹚的友人。這是基督教會關於Mt. Morrison的來源記錄。
另外有一篇由徐謙信、明有德牧師撰寫的「雲中的干治士湖及冠雪的馬理遜山」﹙Lakes-in-the-Clouds Candidius and Snow-capped Mount Morrison﹚中也提到:
英國遠東艦隊的Collinson將軍是位對Morrison非常敬重的人,他從英國、美國的商人和廣州、澳門的中國人那裡聽到很多關於Morrison的事蹟,並曾在Morrison生病時探訪過他,兩人遂成了好朋友。於是就在從事澎湖群島到福爾摩沙測量任務時,將島上覆雪的高山命名為Morrison山,而在遠東事件報告裡,卻誤把Morrison和另一位同姓的人的名字聯聚在一起。但依據可靠的消息表明,我們雄偉的山確實是和這位先軀的傳教士名字有關。
以上四種不同年代的表述,各自也代表研究不同文獻史料所得到的不同認知。可以確定是前述三項由於述說與Mt. Morrison的最早出現年代出現抵觸,說法應該不成立,所以教會的說法似乎較為合理,但因為Collinson在多年後發表的記錄裡並沒有正確的聯結教會的說法。我們只能依據心證自行判斷了。
Mt. Morrison的大英百科全書版
在大英百科全書1889年第九版,由Webster,H.A,撰寫的〝Formosa〞條目短文裡這樣寫道:……從北到南有一系列的山脈貫穿,漢人稱它做「大山」,有好幾座山峰海拔都相當高。最高的山稱為「本岡山」﹙Mu Kang-Shan﹚,即多林木的高山,英國人稱為Mt. Morrison,是以一位早期與台灣府貿易的船艦船長的名字命名的。
此山高達12850英尺,也可能估算的過高,也可能山脈的另一地方還有最高點。山峯以北,英國地圖標註有Shan-chas-shan,即Mount Sylvia,海拔11300英尺,中間偏西處還有一個峯頂,即Dodds﹙陶德﹚山脈,高度為12800英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