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岳巡禮】雪山山脈

【百岳巡禮】雪山山脈

雪山山脈以巍峨魁奇的雪山地壘為中心,盤踞綿亙於本島北部,主脊走向呈北東──西南,與台灣北部島軸約略平行。東北端由三貂角始起,南迄濁水溪與玉山山塊為鄰,總綿長達180餘公里;東側以卑亞南構造線(蘭陽溪河谷──思源埡口──大甲溪上游一線連結北港溪上游──霧社──濁水溪上游一線)與脊樑山脈相對,西側則以陡崖或斷層與屬於西部衝上斷層山地的加里山山脈分界,寬度約在10~30公里之間。

  雪山山脈依林朝棨之《台灣之地形區劃分》,可分成北段阿玉山階段山地、中段雪山地壘與南段埔里陷落區等三部份。埔里陷落區再依地形細分為山地地形與埔里、魚池、日月潭、頭社、銃櫃等數個盆地地形。

阿玉山階段山地

  阿玉山階段山地位處雪山山脈東北側,構成台北縣與桃園縣的山地主脊,地形表徵大致以階狀地形組成,最高階地高度約在1800~2400公尺之間,其下尚有1000~1500公尺的平夷面,再下有1000公尺以下的階地呈山麓階狀階地往北遞降。

  主要山峰有泰矢生山(雪白山,2444公尺)、西丘斯山(2427公尺)、繃繃山(1713公尺)、馬望來山(巴博庫魯山,2101公尺)、玫瑰西魔山(1871公尺)、塔曼山(2130公尺)、拉拉山(2031公尺)、南插天山(1907公尺)、北插天山(1727公尺)、拳頭母山(1511公尺)、紅柴山(1139公尺)、阿玉山(1420公尺)、中阿玉山(1288公尺)、烘爐地山(1166公尺)、三角崙山(1029公尺)、鶯子嶺(943公尺)、三方向山(大溪山,612公尺)、灣頭坑山(616公尺)、隆隆山(432公尺)到三貂角燈塔(95公尺)。

埔里陷落區

  埔里陷落區分佈在雪山山脈的南側,地形面受大甲溪主流、烏溪(大肚溪)主支流北港溪與南港溪,以及濁水溪上游等眾多河川之侵蝕切割,呈現複雜紛歧的山稜脈向;大致上以埔里盆地與日月潭盆地群(魚池盆地、日月潭盆地、頭社盆地、銃櫃盆地)為中心的四周山嶺均屬之,範圍長約42公里,寬約20公里的區域。

  主要山峰有白毛山(1522公尺)、阿冷山(1540公尺)、眉原山(1785公尺)、小出山(1709公尺)、有勝山(2105公尺)、北東眼山(2095公尺)、南東眼山(1876公尺)、守城大山(2420公尺)、關刀山(2017公尺)、水社大山(2059公尺)、後尖山(1008公尺)、土地公鞍嶺(715公尺)與盆地西緣的觀音山(838公尺)、挑米坑山(北挑米坑山,773公尺)、蓮花池山(和尚頭山,955公尺)、貓囒山(1020公尺)、松柏崙山(841公尺)等。

雪山地壘

  雪山地壘以高峰捃集彙結在雪山山脈的中段,稜脈崴嵬紛歧,自成一個廣闊嶢崎的巨大山彙。盟主雪山主峰,標高3886公尺,海拔高度僅次於玉山主峰,是台灣第二高峰,魁秀大觀的山容,擁有橫亙綿延的山裾,磅礡的氣勢,絕不亞於玉山,是北台灣千萬子民背倚的聖山。

  從稜脈圖上看雪山地壘,北東──西南向的脊樑上,紆曲彎折,輻射狀的稜脈從南北兩軸點伸出,各自發展出岧嶢綿延的巨嶺。而切割地壘之先行河流大甲溪中游的通過,更切斷了脊樑大劍主稜與白姑大山的連接稜脈,將雪山地壘分隔成雪山山彙與白姑山群兩個巨塊。在地形上,若非分隔中央黏板岩山地為脊樑山脈、雪山山脈與玉山山塊的卑亞南構造線在北港溪上源谷地通過,則孤懸於地壘南緣的白姑山群,就反而與中央脊樑山脈的合歡群峰較為接近,並且隱約還有一條稜線相連。

被切割的山脈

  複雜的地史結構,以及河川的切割侵蝕,造就了雪山地壘多變的景觀與紛歧的支脈,登山界所謂的「雪山六路」,就是指組合雪山山彙的六條稜脈。以主峰為軸點分出的稜脈,東有黑森林與白木林並存、呈現黑白輪迴的雪山東峰稜線;東南有清麗婉約的志佳陽大山稜線;西南有崚嶒迢遙的大雪山稜線;南稜是嶙峋嶔崟的大劍山主稜;北方連接的稜脊是屬於最高平頂山稜的脊樑,經雪山北峰、穆特勒布山到布秀蘭山,以此為軸點再向北岔出世紀奇峰的大霸尖山稜脈,脊樑則續向東經武陵四秀,往東北逶迤遠引接阿玉山階段山地。

  六條三千公尺以上的稜脈,構成雪山山彙的主體,登山者要花上數趟的行程,才能連峰跨越巨嶺連綿的山稜,探究雪山山彙豐饒的自然景觀與壯麗的山水。行程的安排,依岳界的稱呼有;大霸群峰、聖稜線、秀霸縱走、武陵四秀、秀雪線、雪東線、志佳陽大山線、大劍線、大雪線等,每條路線均各具特色,各擅勝場,值得您一一探訪。

【百岳巡禮】雪山山脈
雪山東峰稜脈‧聖稜線‧大霸群峰‧武陵四秀 1:80,000 (點選可看大圖)
雪山東峰稜脈‧聖稜線‧大霸群峰‧武陵四秀 1:80,000 (點選可看大圖)

延伸閱讀臺灣百岳全集、 高山百岳地形圖、 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