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俯瞰圖》複刻手卷
臺灣百岳全集

臺灣百岳小史

爬山可以不擇路途,不避坎坷
也可以爬得很辛苦,甚至爬得很不如意
只是不能爬得太俗氣
- 林文安與楊張碧蓮、謝文誠
同登新康山後記 1974.5.16-5.25

光復前,林文安就活躍在本省群山中,民國 64 年 5 月 20 日,他在中雪山遇難,很多人懷念他,不是因為他山爬得又高又多,而是他替登山者,樹立了一個典範。

林文安先生:台灣百岳選定者 1916.3.4-1975.5.20
謝文誠先生:戶外生活舊版《台灣百岳全集》撰文者

臺灣百岳之源起

日本知名登山家、作家深田久彌 (1903-1971),以山的品格、歷史、個性及標高 1500 公尺以上為評選基準,在雜誌上連載百名山,並於 1964 年集結發表《日本百名山》一書,至今仍被奉為日本登山界的聖經。

台灣百岳之源起,始於 1970 年代的台灣省體育會山岳協會 (「中華民國山岳協會」前身),由林文安生先規劃籌組「百岳俱樂部」,選定以「高於一萬英尺,在地圖上註有山名,具有三角點者為優先選錄標準」的 100 座高山為台灣百岳,再與岳界耆老,幾度探勘、磋商而成定案。

百岳俱樂部的創立

1972 年 12 月 5 日,由林文安創立的「百岳俱樂部」在羊頭山成立,距離日治時期「台灣山岳會」1926 年 12 月 5 日在台北觀音山舉行成立大會,剛好邁入第 46 年。至此,原已蓄勢待發的台灣高山登峰活動,就在百岳的推波助瀾下,迅速地蓬勃發展,登山人口持續的竄昇,登山活動尤其是 「百岳登峰」更成為熱門的戶外活動。

1975 年 5 月 18 日,林文安先生與友人攀登中雪山,從大雪山 230 林道的 28K 處,欲循中雪山的東短稜上攀,並約定接駁車在原地等候,預計來回為 5 個小時。想不到上稜即遇陡崖與高密箭竹林阻道,加上天候連日陰雨,濃霧籠照,在苦鬥 3 天後,不幸於 5 月 20 日因過勞,導致失溫、心臟衰竭,猝然於中雪山南鄰的 3050 公尺岩脊上,與世長辭。

1978 年 10 月,戶外生活公司出版《台灣百岳全集》,掀起另一波百岳熱潮,是 1970-1980 年代登山活動主流。


臺灣百岳相關紀事

 2023.1.12 更新資料連結
  • 史前期 台灣登山史上的史前期,必然是台灣原住民族高砂族的山岳生活史 - 沼井鐵太郎
  • 1544年 葡萄牙商船航經台灣島附近海面,見山嶽連綿,林木茂密,於是稱讚為 「Ilha Formosa」
  • 1697年 郁永河《番境補遺》「玉山在萬山之中,其山獨高,無遠不見…」,漢人停在望山的層次
  • 1761年 台灣道楊景素下令挑溝堆土,將散置各地的界石連成線狀,修築漢番界線 土牛、土牛溝
  • 1858年 英法聯軍之役後,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台灣正式開埠通商,重新和世界接軌
  • 1866年 英國駐台南安平海關負責人必麒麟,為尋找茶葉與肉桂,曾沿荖濃溪上溯,欲攀登玉山
  • 1873年 馬偕博士和英國軍艦艦長 Bax,在數十位原住民引導下,深入 Sylvia (今雪山) 山區探險
  • 1874年 清政府實施「開山撫番」政策,闢建橫貫台灣東西部的越嶺道路,擴大了漢人活動區域
  • 1896年 日本陸軍中尉長野義虎,經清代八通關古道,可能首登當時稱モリソン山的玉山(Morriosn)
  • 1916年 台灣總督府測量技師野呂寧,費時約 7-8 年,完成五萬分一《蕃地地形圖》的測繪工作
  • 1924年 彰化高等女學校 14 名學生,在前川校長帶領下,成為第一批登頂新高山(玉山)的女子隊伍
  • 1926年 12 月 5 日,由日本殖民政府主導,半官方的「台灣山岳會」在台北觀音山舉行成立大會
  • 1927年 8 月 4 日,台灣山岳會沼井鐵太郎、瀨古喜三郎一行,由東南稜完成大霸尖山人類史上首登
  • 1928年 8 月 ,由台北一中(今建國中學)新沼佐助教官領隊,率領 11 名學生與剛完成卓社大山登峰趕
    回的鹿野忠雄,從內太魯閣溯行陶塞溪支流,循獵路攀上中央尖山絕頂,完成文化人首登
  • 1932年 日治台灣高砂族住屋研究泰斗,千千岩助太郎創立「台北工業學校山岳部」(今台北科技大學)
  • 1935年 日治始政四十週年臺灣博覽會,位在台中市的山岳館展出台中州內 32 座 3000 公尺以上高山
  • 1937年 12 月 ,台灣總督府選定「大屯」「新高阿里山」「次高太魯閣」三處,為國立公園候補地
  • 1940年 日治時期第一個以台灣人為主的登山團體,「萬華登山會」在台北市有明町成立
  • 1941年 台灣高山文學經典巨著-鹿野忠雄《山と雲と蕃人と》發行,2000 年由楊南郡譯著中文本
  • 1941年 12 月 11 日,台灣山岳會召開理事會,因進入戰爭動員時期,決議停止一切山岳活動
  • 1946年 5 月 4 日,由日治台灣山岳會幹事平澤龜一郎暫代主席,開會決議將相關會務委任台籍會員
    ,平澤並轉交一支冰斧及兩條登山繩索,做為傳承象徵,移交後,會名仍稱「台灣山岳會」
  • 1947年 二二八事件發生後,時局動盪,滯台的日本人害怕受到波及,一批由平澤龜一郎所保管
    的珍貴資料(大約有一倉庫),遭放火焚毀,造成台灣登山史上無可挽回的缺憾
  • 1947年 5 月 ,台北市參議會議長周延壽及蔡禮樂、謝永河等,發起組織「台灣省山岳會」
    並接管日治時期成立,卻因戰爭而停頓的台灣山岳會,此即「中華民國山岳協會」前身
  • 1953年 救國團舉辦大專生「玉山登峰探險隊」,這可能是戰後第一次有組織的學生高山登山活動
  • 1964年 日本知名登山家、作家深田久彌,集結發表《日本百名山》(にほんひゃくめいざん)
  • 1969年 2 月 15 日,曾任「中國青年登山協會」總幹事的韓漪,創辦《野外》雜誌 (1987.12停刊)
  • 1971年 7 月,由清華大學柏盛亨領隊的登山隊,一行在奇萊山區遭遇颱風大雨,不幸有5人罹難
  • 1971年 10 月,岳界中央山脈大縱走活動,北隊由南湖群峰,南隊由卑南主山起步,在七彩湖會師
  • 1972年 12 月 5 日,林文安、蔡景璋、刑天正及丁同三等,於羊頭山頂慶祝「百岳俱樂部」成立
  • 1975年 5 月 20 日,台灣百岳選定者林文安,因過勞,導致失溫、心臟衰竭,猝逝於中雪山南脊
  • 1976年 7 月,政治大學登山隊發起人之一陳遠建,創辦《戶外生活》雜誌 (1986 年停刊)
  • 1976年 台大登山社呂志廣等發現松蘿湖後,延續自百岳開拓精神的中程山探勘,逐漸成社內主流
  • 1978年 戶外生活圖書公司出版《台灣百岳全集》,由謝文誠主筆,帶動「百岳登峰」登山熱潮
  • 1981年 前台灣山岳會幹部平澤龜一郎 (91歲) 訪台,同行佐佐保雄博士 (74歲) 年輕時曾縱走聖稜線
  • 1983年 李希聖於《野外》雜誌撰文,提議修訂「百岳」,發表「新百岳擬議初稿」
  • 1985年 4 月 10 日,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處」成立,是台灣第一座山岳型國家公園
  • 1988年 戶外生活圖書公司,彙整刑老發表之文稿、私人紀錄等,集結出版《刑天正登山講座》
  • 1994年 刑天正辭世,享年 85 歲。糧食局退休後,曾自費發行《大自然》,解嚴後返中國天津居住
  • 1995年 「台灣登山研究所」創始人林宗聖,於《台灣山岳》雜誌發表「台灣百名山」的構想
  • 1997年 吳永華整理沼井鐵太郎原作,譯著發行《台灣登山小史》,是瞭解日治登山史的重要史料
  • 2001年 9 月 9 日,蔡景璋辭世,享年 93 歲。山友尊稱「校長」,曾旅居美國 18 年,返台後隱居蘇澳
  • 2003年 7 月 1 日,日本郵政局發行 「山を愛した文学者 (深田久弥生誕100年)」紀念郵票
  • 2003年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為推廣全民登山運動,選出全國最具特色的100座郊山為「台灣小百岳」
  • 2005年 6 月 14 日,丁同三辭世,享年 81 歲。「老山羊」是四大天王中,最後歸隱山林的岳界耆宿
  • 2005年 李希聖撰寫《台灣登山史》,記錄台灣戰後50年間,登山社團發展、活動演變及山難事件
  • 2007年 5 月 28 日,上河文化《台灣百岳全集》榮耀發行,是史上關於台灣高山最有系統的撰述
  • 2007年 8 月 31 日,戶外生活發行第二世代《台灣百岳全集》,讓世人驚豔「福爾摩沙的福爾摩沙」
  • 2008年 7 月 5 日,玉山社發行《台灣登山一百年》,將台灣登山運動的演進,回溯百餘年前的時空

延伸閱讀